close

【台灣立報】一則〈兒少網安拉警報!聊天3次就算熟、2成6一認識網友就見面〉的報導,道出現代兒童已將網路媒體視為「好朋友」的事實與危機,因為過於信賴,所以在網路世界中不太有戒心,放心的交朋友、po訊息,卻沒注意到「網路」是一個「匿名」的環境。

以下貼出這則新聞讓大家瞧瞧,這次活動也許可以和學生一起思考自己和「網路」的關係喔~

立報新聞   兒童網安 父母多上線關心  記者∕作者:游婉琪  2010-05-17 報導

(新聞連結 http://www.lihpao.com/news/content_p1.php?art_id=40456

【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】網路世界危機四伏,孩子上網結交陌生網友的年齡悄悄下降,台灣卻有670萬父母不會上網。兒童福利聯盟呼籲,家長應主動站上第一線,成為和孩子保持關係若即若離的「外圍網友」。

網路安全認知進步

兒福聯盟與台灣微軟針對北、中、南、東12所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網路使用抽樣調查,有效回收問卷1,248份。和去年調查結果相比,孩子在網路上洩漏個人資料、單獨和網友見面比例皆大幅下降,顯示小朋友對網路安全的認知有顯著進步。

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指出,隨著視訊設備的普及,和網路社交平台如Facebook的竄紅,台灣兒少和陌生網友認識當天就見面的比例,從去年的20%上升到26%,可見孩子即使對現實世界中的陌生人保有戒心,對於網路交友的態度卻是寬鬆隨性,亟需家長關心。

王育敏表示,根據內政部家暴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統計,平均每3個遭到網友性侵的被害人,就有2個在18歲以下。加上網路匿名特性,家長平時如果沒有主動過問,孩子將成為網路交友的高風險族群。

調查指出,3成父母完全不知道孩子在網路上常用的帳號密碼,進一步詢問原因,近5成家長從未主動過問,但也有2成學童表示,不想讓爸媽知道自己的帳號密碼,以免家長管東管西,無法保有個人秘密。

家長應尊重孩子人權

王育敏表示,許多孩子蹺家後仍然會持續上網,如果家長平時能掌握孩子常用的帳號密碼,一旦孩子發生問題,家長可透過帳號或孩子常上的網站尋找蛛絲馬跡,提高尋獲機會。王育敏提醒,家長在了解孩子網路使用情況時,應該尊重孩子人權,有時過度刺探隱私,反而導致抗拒。

台灣微軟資深副總經理王秀芬表示,國小學童因為喜歡接觸線上遊戲,超過半數孩子會為了「玩遊戲快速升等」理由結交陌生網友,希望藉由認識高階玩家,進而結伴練功打怪,增加遊戲經驗值。

父母可以當網友

王秀芬建議,家長與其將自己排除在網路世界之外,不如透過網路增進親子互動,扮演網路世界裡和孩子保持安全距離的「外圍網友」。當孩子面臨網路世界危機時,才能適時的伸出援手。

王秀芬表示,台灣目前約有670萬父母不會上網,其中又以女性居多,數位落差導致家長對於孩子的網路使用經驗感到陌生。比照調查中高達7成孩子認為,家長如果懂電腦,會增加他們與爸媽討論意願,反應出親子網路互動關係中,家長還得加把勁。

王秀芬坦承,要讓遠離學習多年的家長接觸網路確實不易,台灣微軟過去5年教導社區婦女使用電腦經驗發現,要讓1名婦女學會發E-mail,平均得花費12小時教學,更不用說有些婦女無從分辨英文字母大小寫,只能看著鍵盤乾瞪眼。

王育敏表示,網路遊戲經常充斥大量性暗示及暴力打鬥畫面,家長應主動扮演過濾防護軟體角色,從旁給予限制和提醒。針對青少年透過網路觀看A片現象,王育敏建議,青春期孩子對性產生好奇屬正常現象,家長可採討論方式取代責罵,傳達正確的性觀念。


找相關新聞的過程中,也赫然發現【台灣立報】簡直是寶庫!有許多媒體、媒體素養相關訊息,從中也發現很多可以帶著學生一起討論跟思考的現象,因為這些已經是現代學生生活的一部份!近日【台灣立報】更與【卓越新聞獎基金會】合作,每週固定刊登媒體素養教材、教案,本週便刊出由張嘉倫老師撰寫關於民調數字如何解讀的教案,真是一個挖寶的好地方!這邊再分享一則感同身受的新聞〈熬夜沉迷社交網站 健康拉警報〉:

(請點連結http://www.lihpao.com/news/content_p1.php?art_id=40466

睡不飽可會大大影響青少年學習成效,看來「螢幕時間」可以來好好討論了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diaed 的頭像
    mediaed

    樂用媒體-國中小教師「做」媒體工作坊

    media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